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保监会多项监管政策出台 首次细化规范性要求

2017-01-10 17:31:32 来源:

当前,某些保险公司在短期保险市场大玩概念,开发一些无实质内容、没有实际保障的保险产品,损害了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指引》的出台,有助于保险公司开发出高质量、满足市场需求的财险产品,促进保险业更好地发展

重大节日来临之时,往往也是短期保险市场尤其是财险等短险设计者们脑洞大开之际。与各种节日一起到来的,有不少“爆款”,比如春运险、春运行李延误险、中秋赏月险等。不仅如此,还有大量针对各种事件的奇葩保险,像摇号险、雾霾险、怀孕险、喝高险,等等。

不过,这种现象有望在保监会近日印发的《财产保险公司保险产品开发指引》约束下,逐渐淡出。“此前市场上存在的一些只注重噱头性、投机性的奇葩险产品,都将退场。”一位市场分析人士表示。

首次细化规范性要求

相关业内专家表示,《财产保险公司保险产品开发指引》在年末推出是有道理的:一是2016年特别是下半年,保险监管趋严。近期,保监会密集出台了多项监管政策,仅从2016年12月28日到今年1月4日8天时间里,就分别出台了《保险公司合规管理办法》《财产保险公司保险产品开发指引》《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人身保险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全面修订《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以及进一步强化万能险监管等涉及保险公司全面监管的多个重要文件。财产保险公司产品规范是其中的重头戏。二是春节即将到来,选择这个时点的用意也不言而喻。

《指引》首先将规范焦点放在了财险公司产品开发原则和禁止性规定上,并首次细化了对财险产品条款费率的规范性要求,如规定保险产品不得违法违规,不得违反保险原理,不得违背社会公序良俗,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得危及公司偿付能力和财务稳健;开发保险产品应当坚持保险利益原则、损失补偿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射幸合同原则、风险定价原则;不得开发对保险标的不具有法律上承认合法利益、无实质内容意义、炒作概念的噱头性产品等8类产品。

其次,《指引》明确了保险产品命名规则,规定产品名称不得使用易引起歧义的词汇,不得曲解保险责任,不得误导消费者。同时,保险公司不得开发无实质内容、没有实际保障,以及“零保费”“未出险返还保费”或返还其他不当利益的保险产品等。

生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